九几年很多摆摊做生意的都赚了钱,她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弄了一个小推车走街串巷卖起来磁带,DV,吃苦耐劳又节省的她就这样一边摆摊,一边等着丈夫。
我们这辈的真正知道他夫妻俩还是后来她丈夫出狱后两人做摆摊服装生意
据说她丈夫出来以后,两人也打过工,可是她始终觉得只有自己创业才能赚到钱。那时候很多乡镇赶集都非常热闹,不少人都去外地赶集卖东西做生意,他们又拾起老本行,卖起了磁带。直到04年那时候磁带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他决定要改行卖衣服。做为在湖南的外地人能把生意做大靠的还真不是运气,他们将女儿也接到身边,在我们这的乡镇上租了房子,女儿也在这边读书。
那时候很多做服装生意的,基本上比较单一,卖女装就光卖女装,童装就光童装,他俩就几乎全部什么货都有,地摊就图一个便宜,他们拿货拿的相当多,又全,所以都能以最低的价格进到货,那些批发市场的老板对他俩夫妻最是热情。
农村一般都是一个星期赶一次集,所以他们就各个集市跑,今天这里明天那里,反正除了进货不空出一天,虽然赚到钱了,也还是很节省,跟他们一起进过货的人说,他俩真的是连瓶水都不舍得买,因为是大客户,所以走到哪批发市场的老板也都是会请喝水
一开始他们还只是光卖衣服,后来我们这边市场拆除,空出一大块空地,摆摊的商贩们就都在那支起棚子卖东西,别人基本上都是一个棚子,他俩得有六七个,因为没有人能做到他们那么大的生意,能跟他们比的也就是隔壁四个棚子的夫妻,但谁又能有他们那生意呢。棚子大他们就可以进更多的东西,无论男装,女装,童装,大到七八十岁小到月子里的宝宝,什么都有。同时还有帽子袜子,内衣内裤…价格全部按19.9,29.9,最贵的他那里不会超过100。
有幸跟他们一起摆过摊,才知道为什么人家生意那么好。记得几年前我也支起过棚子卖童装,因为就是本地人嘛,所以也很多人来照顾我的生意,摆摊嘛就图便宜,所以价格定的也是19.9起,基本全部靠走量,所以我尽量都是拿很便宜但质量还得过得去的款式,我跟他们在另外一个集市就一前一后这个距离,所以一来二去就熟悉了,你别说,我们从清晨五点多就开始摆摊位,那时候他俩就是边摆边开张,而我们大多数摆好了还可以吃个早饭,玩玩手机,一直到大多数人来赶集了这时候才开始开张。而一般赶过集的都知道就那么三四个小时后基本没人了,所以就是有那几个小时生意。而人家从开始可以一直卖到集市上没人
我有一次生意最好的一次一个摊位卖了三千多块钱,你想想,那么便宜的衣服卖三千多我得卖多少货。而除了那次,基本上旺季可以保持在1千多。所以你们可以想想她七八个摊位,一天进账多少钱
我有时候转到他那里,摸摸她家衣服的质量,跟我一样的价格质量还比我好,最主要的是如果我去市场拿她那样的,就还卖不了那个价,因为根本没钱赚,只能说她们拿的那个价钱,不是我们这种小客户可以拿到的。
而且那俩夫妻人很热情,做生意嘴巴又会说,记得有一次,我找她帮我换个零钱,她不在,她老公就说她去银行了,集都还没散,就先去银行,因为那包里的钱装不下了。真是羡慕呀
淡季的时候,他们也有淡季,他们所谓的淡季没想到是你们旺季都不一定做到的业绩
大夏天都没什么生意我们几人在聊天,她过来也说今天生意好差哦,我们问她卖了多少钱了,她说到现在才两千多,我简直要郁闷死,两千多说生意差,要知道我那天两百都没卖到。
前几年她女儿结婚,他们还在老家买了别墅给她女儿当嫁妆,自己还在老家那边建了一套别墅。是她老公说的就算他们现在什么都不做了,钱都花不完。不过他也只是说说,他俩还照样很节省,也还在做服装,虽然这几年可能没那么好做了,不过我估计对他们没啥影响,农村基本都是老人家带孩子,又不会网购,也都习惯在他那买衣服。别说老人家了,我们回老家要买个帽子呀袜子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他那里找找。
真是行行出状元,摆地摊也能赚那么多钱,有些人估计赚到钱就会去开店,毕竟摆摊真的累,可是他们不这样想,也确实,开个店房租都去一半了。他俩说最主要还是老顾客的那份信任。
有时候觉得做事就得做到极致,才能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高度。